在這條街上,借款人可以貨比三家,享受一站式融資,“開街”一年多已經放款百億
來源:溫州日報
7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再發《關于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被外界稱為金融“國十條”,旨在深化金融改革,力促經濟轉型升級,頭炮已經打響。
這場金融改革,以去年3月28日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設立為起點,后來向全國多個地區拓展,如今即將迎來全國性的變革,令全國振奮。為此,借金融“國十條”的東風,溫州日報“走出溫州看金改”采訪報道活動特推出“第二季”報道,記者分赴全國金融改革與創新的熱點城市實地采訪,記錄改革經驗,報道改革動態,期望金融能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為改革鼓與呼。
特派記者 鄒雯雯 潘穎穎
上周二,“溫比亞”臺風登陸廣東,涼爽的天氣讓剛下飛機的記者感到兩地的不同:溫州的朋友在微信圈里感嘆高溫難耐,廣州的行人在陰涼的天氣里愜意行走。
有同樣感受的還有溫商,比起溫州,廣州的融資環境讓他們“松”了一口氣,對草根經濟的關注,多元化的融資環境讓他們企業得以成長。在廣州的金融產業中,一年前建設的廣州民間金融街格外受到外界關注,800米長的街道將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典當行等“草根金融機構”匯集在了一起,“開街”一年多的時間已經放款超百億元。
“金融街的名氣越來越大,來金融街上融資的人也就多了。”金融街建成以后,經營小額貸款公司的溫商洪先生也將自己的公司搬到了這條位于越秀區長堤大馬路的廣州民間金融街。
民間金融街二期開建
剛跨入長堤大馬路,密集的人流讓記者忘記正身處所謂的金融街,更像是在逛街購物。“每天來辦業務的人很多。”金融街一棟大樓的保安員說,他看守的大樓原來是酒店,改造之后現在大樓里有小額貸款公司、證券公司還有銀行,每天來來往往的人很多。
這繁華的景象,歸功于精心選址。越秀區是廣州市最古老的中心城區,最初長堤大馬路是金融重鎮,當時商賈云集,但隨著城市的發展讓它從久負盛名到衰落沉寂,營業主體轉變為酒樓、酒吧以及發廊倉庫。一年前經過綜合整飾、交通改善、園林綠改造化后,重拾金融主業,重新站在了聚光燈下。
走在金融街上,記者發現相比人們熟知的北京、上海的金融街,廣州這條金融街街內幾乎沒有花旗、匯豐這類金融界的“高帥富”,街道兩旁的鋪面幾乎全被民資背景的小貸公司、擔保公司、典當行所占據。這是這條金融街“開街定位”,錯開北京的“總部金融”,上海的“平臺金融”,而是打造“草根金融”。
公開資料顯示,這800米的廣州民間金融街現已入駐期貨、證券等民間金融機構,以及金融征信、金融仲裁、民間金融法庭等金融服務機構共102家,其中小額貸款公司30家,占全市的65.2%。截至6月22日,駐街民間融資機構累計向全市2500余家企業和個人提供融資服務超100億元,實現稅收超過1億元。
金融街的擴容仍在繼續。6月下旬,廣州民間金融街二期正式啟動運營,二期在面積不增加的情況下,擴充了企業入駐量,包括一二期在內,入駐機構總數將超過80家,企業數量比一期增加1.5倍數量。另外,在規范管理、公共服務、文化設施及整體風貌上也有新的變化。
二期項目中,除了將沿騎樓街建筑納入金融街外,還將28層原富麗華大酒店進行重新改造,更名為廣州民間金融大廈,主要為入駐小額貸款、典當等民間金融機構,以及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配套機構提供辦公場所,打造集金融、商業于一體的民間金融高端集聚園區。
“溫州指數”的兄弟版本
在金融街上,與溫州最有共同點的是“廣州價格”。記者看到,金融街上的兩塊顯示屏上輪番放送“廣州價格”,有小額貸款公司的貸款利率、景氣指數,過往的行人不時抬頭張望。
“廣州價格”雖然比“溫州指數”出生遲,但是發展并不遜色,并且早一步推出了金融景氣指數。據了解,廣州民間金融指數發布平臺近期剛上線,在首期發布民間融資利率、費率的基礎之上,進一步豐富了民間金融指數。原“廣州價格”中利率、費率的表現形式,編制利率、費率走勢圖,同時也將研究開發了小額貸款利率指數和民間金融景氣指數。
何為“景氣指數”?景氣指數主要包括先行指數、一致指數和滯后指數三類指數。先行指數先于經濟周期變化,用于對經濟周期的短期預測;一致指數用于表現經濟周期的運行狀態,是主要的觀測值;而滯后指數則用來確認經濟周期的完備性。兩個新指數主要是用于實時了解小額信貸行業的運行態勢,觀測和判斷民間金融宏觀經濟波動狀況。
廣州市副市長歐陽衛民說,“廣州價格”為宏觀經濟調控增加了一個敏感的指標,同時也打擊了非法集資和高利貸的囂張氣焰,維護了金融環境的穩定。
溫州金融辦相關人士則透露,今年,溫州將“溫州指數”升級為“溫州·中國民間利率價格”,計劃也將采集廣州方面的金融數據。
金融街上的“溫州元素”
“金融街建立之后,有不少溫州機構來參觀,在廣州的溫州商人也很關注。”廣州民間金融街管理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在街上就有幾家溫州商人參股的小額貸款公司,洪先生的公司就是其中一家。
同樣有溫州人參股的廣東國正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民間金融街是一個很好的平臺,有利于公司的形象建設,尤其是對小額貸款公司的政策很寬松,吸引了不少小額貸款公司,而且發展得都不錯。據廣州民間金融街管理有限公司的統計,從去年6月開街以來至今年4月底,首期11家小額貸款公司平均凈利潤達6700萬元,經營最好的小額貸款公司稅后資本回報率達15%左右,這11家小額貸款公司筆均貸款余額為320萬元,目前不良貸款率為零。此外他們還在探討拓寬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渠道的辦法,比如嘗試信貸資產轉讓等。
廣州溫州商會終身名譽會長劉劍表示,民間金融街最主要的還是集聚效應,政府的大力推廣和社會的關注,讓小額貸款公司等一些草根的機構聚在一起,讓企業能夠“一站式”獲得服務。金融街是廣州金融的一個縮影,在廣州的溫商普遍感受到廣州的融資環境比起溫州要寬松不少。
向廣州金融街“取經”
廣州一市領導曾向媒體透露,正是看到了溫州小微企業的危機,他才提出辦一條街,讓銀行、小貸、擔保、保險、證券(類)等金融機構或公司聚集于此,以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此前,溫州金融辦帶隊去廣州金融街“取經”,歸來的考察報告中就提出,溫州雖然設立了溫州金融改革廣場、鹿城、龍灣、甌海、瑞安、蒼南等縣(市、區)的金融集聚區項目,但目前存在入駐機構業態不豐富、金融服務領域較窄、金融產品偏少等現象。而廣州民間金融街分期建設、不斷拓展、提升內涵的做法值得借鑒。取來的經應該怎么用?金融辦在考察報告中指出,接下來要成立專門的管理團隊,加大財政資金扶持,注重長遠發展,對每一個項目要理清思路、沉下身子、做深做精,不能只顧搭建平臺,對后續發展不聞不問,一定要花大力氣加大對實體平臺的業態充實、內涵提升,改變重平臺建設、輕發展內涵現象。
對于小額貸款公司,溫州金融辦也呼吁放開限制,因為從金融街的經驗來看,廣州允許設在廣州民間金融街的小額貸款公司業務范圍放大到廣州全市,而我省目前限制仍較多,仍受“需回浙投資實業滿一年并盈利”的條件限制,建議將小貸公司審批權限下放溫州,適當放寬準入門檻,吸引浙商回歸投資小貸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