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網
第一類 缺乏合作誠意
1、不好聯系
*與客戶關鍵人員失去聯系或聯系不暢。
*企業負責人、財務人員頻繁更換手機號碼,經常無法聯系,即使聯系上,人在本地卻謊稱在外地出差;故意躲避公司人員。
2、不提供資料
*不提供或不按期提供定期報表。
*不愿提供定期報表以外的信息。
*不愿意提供銀行的交易流水。
*對需要通過所得稅納稅單來判斷客戶經營規模、盈利能力真實性時,客戶不愿意提供。
3、不配合檢查
*事先約定的會談時間被無故推遲。
*現場貸后檢查時,關鍵人員避而不見。
*拒絕或不能對報表數據提供組成明細。
第二類 現金流異常
*通過銀行流水,判斷其流水是否符合其現金流的特點。
*對于大額進出,要求提供對方信息、銷售/采購合同等,判斷其資金是否流向非經營性交易方。
第三類 外部評價差
1、同業內對授信客戶評價不佳
2、上下游合作伙伴對授信客戶有負面評價
3、客戶的鄰里、朋友對其產生負面評價
第四類 出現不穩定因素
1、隊伍不穩定
*財務主管、會計人員頻繁更換。
*銷售、生產、技術等核心部門的關鍵管理人員離職或被更換。
*客戶、員工對企業沒有信心。
2、家庭矛盾
主要表現形式:
*主要股東或實際控制人、關鍵崗位管理人員家庭矛盾,包括婚姻關系緊張,離婚、析產等。
*家庭共同創業的產權糾紛。
3、合作伙伴產生矛盾
股東要求退出。
聯營方不再合作。
共同創業的管理者退出。
客戶流失。
第五類 產生糾紛
1、因誠信原因產生糾紛
*在對方付款后故意不提供相應的產品或服務。
*為獲得非法利益無理纏訴。
2、因管理原因產生糾紛
*因重大質量、技術事故引起訴訟或仲裁。
*為他人擔保引起糾紛。
3、因履約能力的原因產生糾紛
*因支付能力造成合同違約。
第六類 財務信息虛假、財務指標異常
1、財務報表不可信
*注冊會計師對客戶定期報告出具保留或否定的審計意見。
*會計差錯明顯,報表之間、報表數據之間不銜接。
*虛構應收賬款。
*資產負債表上所列資產沒有對應實物。
*所有者權益來源不真實。
*客戶提供的財務信息與我司掌握的非財務信息有很大的差異,信息之間無法得到交叉驗證。
2、指標異常
*某個財務數據偏離正常值,且得不到合理解釋。
*主要原材料庫存畸高畸低,超過或不能滿足正常生產需要。
*產品庫存異常增長。
3、利益流失
*在表外、帳外另有資產負債未在資產負債表上反映或列示。
*以公司資產對外投資,但權益不在公司名下。
*資產處置后,現金未流入公司賬戶。
*非公允關聯交易。
第七類 客戶資金鏈緊張
1、長期占用授信,貸款只能增加不能減少
*不能減少授信總額。
*存量貸款依賴借新還舊。
*貸款到期后要求展期。
*靠臨時融資歸還到期貸款。
*在多家銀行融資,通過融資維持銀行信用,緩解資金緊張的矛盾。
2、缺乏資金安排計劃
*業務經營計劃沒有配套相應的財務計劃。
*授信申請的提出時間、額度與財務計劃不符,具有偶然性、突然性。
*授信需求超過經營增長幅度。
*客戶對應收賬款管理缺乏計劃,影響資金周轉。
*杠桿率過高,經常用短期債務支付長期債務。
3、融資不計成本
*從私人、典當行、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及其他企業高息借款。
4、同業調整融資條件
*同業提高利率。
*同業提高擔保條件。
*同業調減授信額度。
*提前歸還其他銀行融資。
5、出現資本缺口
*資本支出與實力不相適應。
*借入流動資金貸款后,資本支出增加。
*增資擴股資金不到位。
*自籌資金不到位。
6、經營環境惡化
*供應商緊縮商業信用。
*銷售回款不暢,被動延長結算期間。
第八類 擔保條件弱化
1、抵押品價值高估
*客戶對資產預期價值過于樂觀。
*評估機構在客戶授意下高估抵押品價值。
*資產估價方法不當。
*抵押折率過高。
2、抵押品管理不當
*抵押品被抵押人不合理使用。
*我司無法控制抵押品和質押權。
*權屬爭議。
3、保證人擔保能力下降
*工作收入出現不利變動。
*對外投資出現重大失誤。
*生產經營出現問題。
第九類 主營業務出現問題
1、主營業務市場或市場份額萎縮
2、盈利能力下降
*主導產品被迫以降價手段爭取市場,導致毛利率下降。
*客戶對上游產品漲價缺乏成本轉嫁能力,導致毛利率下降。
*非經常性損益支撐盈利。
3、盲目投資
*跨行業擴張。
*盲目追逐投資熱點。
*投資過于分散。
*從核心業務抽調資源到其他領域。
第十類 管理混亂
1、成本和費用失控。
2、材料損耗上升、產品正品率下降。
3、現場管理混亂。
4、設備管理混亂。
*設備維護差、帶病運行、設備故障率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