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作者:李靜瑕
央行將推動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的評級,為商業銀行提供決策參考,建立兩類機構發展的正向激勵機制。
近幾年發展較快的小額貸款行業,有望在今年完成首個全國性的評價體系建設。
近日,中國小額信貸機構聯席會(下稱“小貸聯席會”)在北京發布了《小額貸款公司分類評價體系課題研究報告(征求意見稿)》(下稱《報告》),從六大要素、18個分類項目構建了小額貸款公司全面評級體系。
有望7月發布
“在經歷了幾年迅猛發展之后,小額貸款公司行業發展出現良莠不齊的局面,需要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對于資質好的小額貸款公司給予更好的政策支持。”小貸聯席會秘書長、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處長張睿表示。
央行數據顯示,2012年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6080家,同比增長41.99%,貸款余額達到5921億元,同比增51.24%,全年新增貸款為2005億元,較上一年多增70億元。
今年年初,在商業銀行征信工作座談會上,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在提出全面落實《征信業管理條例》的同時,也表示央行將推動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的評級,為商業銀行提供決策參考,建立兩類機構發展的正向激勵機制。
據了解,小貸聯席會計劃在4月15日之前修訂征求意見,并在6月基本完成數據的收集,7月份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和整合,最后將提交給監管機構。“希望在7月27日的創新論壇上有一個正式的發布成果。”
六大評價要素
盡管小貸聯席會是以“課題研究”的名義發布《報告》的,但這仍被業內看作是小貸公司加強自律的一座里程碑。
《報告》分別從經營環境、管理素質、風險控制、資金管理、運營效率與盈利能力、社會績效等六個方面,構建了小貸公司評價體系。小貸公司分類評價結果將按照標準依次分為三等九級,分別為AAA、AA、A、BBB、BB、B、CCC、CC、C。
在評級要素當中,資本金大于(含等于)5000萬元的小貸公司在評級的時候,可以得到3分,而資本金低于1000萬元的公司則為0分。報告稱,在“只貸不存”的限制條件下,資本金規模對小貸公司的業務規模和盈利能力具有重大影響,同時也是股東資金實力和公司競爭能力的綜合體現。
除了評價體系依據的六大要素,《報告》還制定了調整事項,設置加減分項和級別限制項目,其中非法集資和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抽逃注冊資本、非法手段暴力催債等,如果小貸公司存在任何一項則等級不得超過B級。因此在小貸公司分類評價體系中,各個級別映射的分數值從0~105分不等。
據小貸聯席會顧問、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局長焦瑾璞介紹,在評價體系的六大要素中,社會績效比重最高為31分,風險控制為18分,管理素質和運營效率與盈利能力均為15分,資金管理為12分,經營環境最低,為9分。
長期以來,小貸公司的財務數據均未有一個完整的披露機制,這為評價體系帶來一個較大的困難。同時,這也是小貸公司的擔憂所在,害怕核心數據被泄露。不過,焦瑾璞表示,在小貸公司評級過程中,會和小貸公司首先簽訂一個保密協議,消除小貸公司的擔憂。
探索小貸監管
對于《報告》提出來的小貸公司分類評價體系,還有比較多的爭議,不過仍然有不少的小貸公司自愿加入該評價體系。據介紹,目前有40~50家機構自愿加入該評價體系。
目前,2008年央行和銀監會發布的《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23號文)是目前關于小貸行業發展的一項全國性的監管規定。此次小貸機構評價體系的構建,或是對小貸機構監管的一個有益探索。
“全國貸款公司有6000余家,這些公司主要由各省金融辦進行監管,目前情況是各地監管的法規與政策并不統一,有一些地方還是有很強的地方色彩,不利于小貸公司的健康發展。”小貸聯席會副會長、邦信惠融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建雄表示,應推動小貸公司分類管理辦法暨全國小貸公司監管標準,逐步趨向統一。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何廣文表示,小貸公司在銀行融資的時候,其評級也可以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考約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