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浙商
小額貸款公司同銀行(行情 專區)業金融機構適用的稅率基本相差不大。
“全年高達近千萬元的稅費,讓小貸公司有點不堪重負,不能享受銀行等金融機構同等的稅率優惠,也對小貸公司很不公平。”
杭州市江干區萬事利科創小貸公司總經理孫立新的抱怨,反映了浙江全省甚至全國小貸公司的心聲。
稅負重一直被視為阻礙小額貸款公司發展的困境之一。日前,溫州中小企業協會會長周德文也在某民間金融論壇上呼吁,國家應該改革小額貸款公司稅收政策,實行與農信社、銀行等相同的稅收優惠。
杭州天顧稅務師事務所所長陳良照對此提出不同意見:“事實上,小額貸款公司同銀行的金融機構適用的稅率基本相差不大,都是25%的所得稅,5.5%左右的營業稅及附加,相比農村信用社3%的營業稅,成本是高了點,但這并不是造成小貸公司抱怨稅負重的根本原因。”
30%稅率重不重
孫立新給記者算了筆賬:假如一年營業收入4000萬元,利潤總額3000萬元,按照25%的所得稅、5.56%的營業稅及附加稅,稅費近千萬元。“本來我們還要增資,現在決定維持現有規模。”
另外幾家受訪小額貸款公司情況大致相同,較大規模企業相應繳納稅金更高。“不過,雖然稅負看似很重,但也沒有聽到哪家小貸公司因為稅負太重關門歇業的。”孫立新坦承。
已入場小額貸款公司叫苦利薄,但仍有大量新進者翻入“圍城”。央行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9月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5629家,相比2011年底4282家增長1347家,前三季度新增貸款1414億元。其中,浙江省小額貸款公司為233家,實收資本483.08億元,貸款余額683.45億元。
紹興諸暨上峰小額貸款公司總經理楊義生認為,小貸公司承擔的稅負很重。“假如2億元資本金、無融資、資金運用率95%的話,貸款綜合(行情 專區)收益率約為20%(年化)。要扣除費用成本(一般為毛收益的10%)、營業稅5%、企業所得稅25%后,資本收益率降為12.1%。再減去風險金和公積金的提留(不包括貸款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因素),小貸公司年化資本回報率僅10%。”
“只能說,這不是一個如外界想象的暴利行業。”孫立新稱。據了解,該小額貸款公司隸屬萬事利集團,設立小額貸款公司,“不求盈利,只要保本運營即可。”
去年經濟形勢整體欠佳,企業利潤普遍較低。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2年1-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66%.
上海證券交易所研究中心首席經濟學家胡汝銀在2012年三季度預估,2012年上市公司全年平均盈利將為負增長。
“這種情況下,小貸公司能保證約12%的利潤率,其實還不錯。”溫州捷信小額貸款公司總經理符加嶸說,今年公司利潤率在12%-15%,相對比較滿意。
針對去年新增小額貸款公司情況,某江姓業內人士分析稱,大多是為轉戰村鎮銀行做準備,尤其是一些入場的大型民營企業。溫州金改試點雖然進行緩慢,但終究是未來發展趨勢,況且現在注冊小貸公司門檻不高,有閑置資金的企業肯定要先入為主。至于盈利與否反倒在其次,只要不虧就可以。
“雖然小貸公司利潤相比普通工商企業高一點,但風險也高,一筆貸款壞掉,一年甚至幾年都白干了。”符加嶸補充道,由于多數小額貸款公司尚未對接央行征信體系,經營風險頗高,容易產生不良資產。
無緣稅收優惠
此次營業稅改增值稅改革,讓小額貸款公司再次感受“身份”尷尬:因為屬于金融服務行業,未被列入營改增行業試點,但又按照工商企業來注冊,導致營業稅、增值稅等稅率不能享受金融企業擁有的優惠政策。
這種尷尬帶來的種種問題,或許能解釋為何繳納的營業稅、所得稅相差無幾,小額貸款公司卻叫苦連連。
根據政策規定,小額貸款公司“只貸不存”,只能依靠資本金發放貸款,且放貸額度是資本金的1.5倍。為增大資本金,小額貸款公司可以通過向不超過兩家銀行業金融機構融入資金,或通過股東增資、捐贈,但小額貸款公司因不屬于金融企業,不能享受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1億元注冊資金只能向銀行融資5000萬元。
為解決小額貸款公司融資困境,杭州市在去年7月施行《關于深入推進全市小額貸款公司健康快速發展的實施意見》,將小額貸款公司主發起人及其關聯股東首次入股比例上限擴大至30%,但不得再參股本地區其他小額貸款公司,對堅持服務“三農”和小微企業且合規經營、風險控制嚴格、利率水平合理的小額貸款公司,其融資比例可放寬到資本凈額的100%,并對新設小額貸款公司注冊資本金不再設上限。
同時,按照規定,小額貸款公司貸款利率不能超過基準利率的4倍。“現在這種經濟形勢,15%-18%的貸款利率,基本是企業能夠接受的最高價位了。但即便這樣,利潤也沒多少,股東又不滿意。”某杭州小額貸款總經理說。
呼吁“松綁”
在陳良照看來,小額貸款公司反映稅負高,主要是因為融資、貸款兩個渠道受限,資本金融入成本較高,貸出利率卻又有“4倍”上限,導致小額貸款公司作為金融服務平臺太小,稅負承受力差。同時,財務顧問費在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不對等的財務處理,也在一定程度上給小額貸款公司帶來負面影響。
“我兩年前就多次呼吁,雖然小額貸款公司不能享受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稅收優惠政策,但也應該實行不同于工商企業的稅收政策。”周德文說。據悉,農村信用合作社即享受3%營業稅的優惠,村鎮銀行另有財政補貼。
浙江省也曾出臺規定,考核良好的小額貸款公司在試點3年內可享受到營業稅、地方所得稅全額補助的政策補貼。“執行太慢,層層審批下來,通常第一年的補貼,次年年底才能拿到。”符加嶸說,他們剛剛拿到第一年的60萬元補貼,而且只是補貼額度的一部分。
溫州作為金融改革試點后,不少小額貸款公司盯緊村鎮銀行,意欲改制,一改尷尬“身份”。然而時至今日,能否“破冰”依然是懸念。
業內人士多建議,應盡快將小額貸款公司納入央行征信體系,調整其向銀行業金融機構融資比例上限,可設立針對小額貸款公司的風險補償專項資金。通過改善小額貸款公司生存環境,幫助其服務的“三農”、小微企業發展壯大。
“同時也要謹記,國家本意是將小額貸款公司設立到農村,真正為‘三農’和小微企業服務,這就注定小額貸款公司屬于小平臺金融服務企業,過于放寬政策限制也不太可能。”江姓業內人士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