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溫州商報 商報記者 黃超時
因為金改,全國媒體聚焦溫州,甌海恒隆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建勤頻頻現身媒體鏡頭。在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高峰論壇――探路溫州金融改革》節目上,對于金改“十二條任務”中提到的“允許符合條件的小額貸款公司可改制為村鎮銀行”,黃建勤說:“如果提高小貸公司負債率,我更愿意經營小貸公司。”近日,在接受《第一金融》記者采訪時,黃建勤表示,把小貸公司做大做強也能解決大問題。
●記者:按照規劃,2012年我市將新增小額貸款公司30家,到2013年我市小貸公司總數達到100家。你認為未來小貸公司對解決企業融資難有什么幫助?
黃建勤:隨著小貸公司數量的增加,貸款利率下降將是大勢所趨,企業融資成本也能進一步降低。因為絕大多數小貸公司反映目前尚處于“僧多粥少”無錢可貸階段,所以貸款利率的市場定價權還掌握在自己手里。去年,恒隆公司的平均貸款利率為19%,是基準利率的4倍左右。隨著小貸公司數量、規模不斷擴大,賣方市場勢必會轉為買方市場,達到100家時,如果繼續執行4倍的基準利率,到時估計只會“有價無市”。
我認為我們小貸公司今后的利率將趨同于商業銀行的貸款利率。按照市金融辦的發展計劃,小貸公司注冊資金總規模將達到800億元,放貸規模將達到1200億元以上。這樣的規模市場占有率可達百分之十幾至百分之二十,相當于商業銀行的一個龍頭老大,一個龍頭老大顯然不可能執行4倍于基準利率的貸款利率。如果小貸公司都能以銀行的利率支持小微企業發展,那企業融資成本將大大降低。
●記者:除了解決企業融資難題,做大小貸公司還有哪些好處?
黃建勤:做大小貸公司,能創造利稅。以甌海恒隆為例,我們需繳納營業稅及附加稅5.6%,所得稅25%,如果分配到股東個人,同時還需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三年來我們累計發放貸款33.7億元,貸款客戶為400多戶,戶均貸款102萬元,上交稅收4800萬元。雖然高稅負對于我們來說是負擔,但對社會發展卻有積極意義。
●記者:有人擔心把小貸公司規模做大了容易出問題,你怎么認為?
黃建勤:小貸公司是由企業發起成立的,具備一定的風險承受能力。以恒隆公司注冊資本2億元為例,如果規模擴張,獲得批準成功轉制為村鎮銀行,按照商業銀行管理規定,資本充足率不低于8%,總資產規模不超過25億元,公眾存款規模預計為20億元。作為主發起人的森馬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森馬服飾總市值已超過200億元,去年營業收入77.61億元,是溫州第一納稅大戶,應該具備20多億元的公眾風險的防范能力。
同時,如果國家出臺存款保險制度,商業保險公司開辦存款保險業務,對于民資發起設立的村鎮銀行所吸收的公眾存款強制參加存款保險,這能降低公眾風險。另外,通過監管部門控制村鎮銀行的經營規模,讓經營規模與主發起人企業承擔風險能力相匹配,針對風險承受能力不同的企業是否可以采取一行一策的做法,采用不同的資本充足率和資產總規模或許也能降低風險。
●記者:你們小貸公司做大的最大困難是什么?
黃建勤:對于恒隆來說未來發展的最大問題是資金瓶頸問題。2008年銀監頒發的《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規定,小額貸款公司從銀行業金融機構獲得融入資金的余額不得超過資本凈額的50%。雖然今年2月省工商局出臺《浙江省小額貸款公司融資監管暫行辦法》允許小貸公司向股東定向借款,將融資比例提升至1:1,但現實中卻很難操作。
去年我們的負債率是30%,加上未分紅的利潤與2億元注冊資本凈額,可放貸規模4.2億元。這對于“僧多粥少”的甌海恒隆來說還遠遠不夠。資金規模不能擴大像一個“金箍”一樣套在我們小貸公司的頭上。 |